时间:2025-07-15 浏览量:
周代的起名特点一直持续到春秋战国及秦朝以后,直到汉代才有所改变,进而把这种变化延续到汉代以后。
汉代人起名除袭用旧法外,又增加了一些诸如尊老、排行、美艳等方法,一些较有影响的人在使用名的同时又有了字。
当时人喜欢使用“德”、“卿,' . “君”、“敬”、“礼”等尊老字,“幼’,、“伯”、“叔”、“仲”、“次’,、“少,’等排行字,“巨”、“康”、“玄,’、“成”“高”、“通’,等美艳字。
当时人们起名最常用的字,主要有君、公、翁、元、长、吉、卿、宾、郎、寿、敞、章、昌、震、赐、孙、房、士、民、彦、景、大、伟、巨、威、灵、茂、世、永、初、玄、宝、道、德、义、惠、孝、恭、慈、敬、文、正、宣、修、秉、奋、熊、忠、亮、牧、宝、让、奉、里等。
另外,由于当时是经历了长期战乱分裂以后的国力上升和繁荣时期,人们普遍具有渴望建功立业以报效国家的社会责任感,在名字中也体现了这种时代精神。
有些人注重对国家的贡献,起名孔安国、赵充国、于定国等;
有些人景仰过去的英雄人物,起名陈汤、赵尧、张禹;
有些人尚武,起名苏武、班彪、夏侯胜;
有些人气概豪迈,起名孔奋、魏霸、法雄;有些人德操卓苹,起名曹操、董卓、庞德;等等。
这些,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。
两汉之际,当政的王莽推行双名改单名政策,强行把那些双名的人改为单名。
在王莽看来,“秦以前复名盖寡”,于是便下令禁止使用双名,把单字以上的名字通通视为“恶名”。
在此影响下,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人们起名全都采用单名,只是在起字时才用双字。
当时的匈奴单于原名囊知牙斯,听说内地取消双名后,主动要求把名字简化为单字“知”。
另有王莽的长孙王会宗,本来随例改名王宗,后因企图谋反,不仅事败自杀,而且名字也被恢复了双名,以示惩罚。
像这样对起名用字的一减一增,表现了强烈的褒贬意向,人们从此有了“起双名是低贱的”这一观念,很少再有人用双名。
这种风气一直持续了 300 多年,到南北朝时期才略有改观,隋唐五代时进一步改变,从宋代开始才有更多的人使用双名。
因此,起单名便成了东汉至宋代以前近千年间人们起名的最大特点。
尽管其间的某些人偶而有使用双名的情况,但几乎都有各自的特殊原因,属于基本特点以外的特殊情况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,人们起名的特点基本延续了此前的习惯,所起名字的含义多为报效祖国、光宗耀祖、绍兴家业、安国宁邦之类,在形式上基本都是单名。
当然,由于这一时期基本处于战乱之中,人们的思想习惯不再像周朝或两汉那样被严加束缚起来。
加上又有道教的形成和佛教的传人,在起名上也出现了相对自由或多样化的特点,起的名字也大多打上了时代烙印。
如当时新出现的起名特点之一便是喜欢重复用字,另一个特点是喜欢在小名前加“阿”字,甚至连魏武帝曹操这样的人也有一个叫“阿瞒”的小名,其时代特征十分明显。
此外,这一时期还有人喜欢在名字中加上“之”字,或加上表明自己宗教信仰的字,也成为一种新现象。
其中,用“之”字起名的突出例子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及其子孙。
王羲之的名字是羲之,7 个儿子的名字分别是玄之、凝之、涣之、肃之、徽之、操之、献之,两位孙子的名字是祯之、靖之,两位曾孙的名字是翼之、悦之。
如此祖孙4 代相继,被认为是当时的典型事例。
至于在名字中加上表明自己宗教信仰的字,其原因在于南北朝人大多笃信佛教或道教。
佛教中的“僧”、“惠”、“昙”等字和道教中的“道”、“玄”、“灵”等字都是各自宗教的代表字,被用在名字中当然是宗教信仰的标志。
诸如此类的名字有王僧达、陆惠晓、王昙首、萧道成、王玄漠、谢灵运等。
据日本 《 东洋史研究 》 的有关文章统计,当时的人名仅带“僧”字的就有122 人,带“昙”字的39 人,可知当时用名字反映信仰的风气之盛。
时柱庚寅的女命,庚寅女命特点时柱庚寅的女命李森易...[详细]
属龙的哪年结婚好,生肖龙结婚月份其实婚姻是一种缘...[详细]
注定二婚幸福的生肖女,命好嫁土豪的生肖女注定二婚...[详细]
坤造:癸酉 己未 乙巳 壬午 大运:庚申 辛酉 壬戌 癸...[详细]
晚婚反而嫁得好的生肖,正缘的强烈暗示晚婚反而嫁得...[详细]